1987年,美国设立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其评价标准被称之为“国家质量奖准则”,该准则的框架采用畅销著作《追求卓越–美国企业成功的秘诀》一书中的7S模型,内容则借鉴如当时IBM、德州仪器、惠普、麦当劳、柯达、杜邦等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总结,同时吸收了众多管理权威如戴明、克劳斯比和朱兰等的管理思想;1997年,评审委员会对该准则做了里程碑式修订,即将“国家质量奖准则”修订为“卓越绩效准则”,这一修订,标志着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准则从一套传统质量管理的指南,演变为组织竞争力和卓越绩效的自我评价准则,“卓越绩效”的概念和管理模式由此诞生。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全面指导企业综合提升系统管理能力,是促进企业提升综合绩效,从优秀迈向卓越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我国于2004年首次颁布《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Z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并于2012年进行了改版,该标准借鉴美国国家质量奖评价准则的内容框架,并结合国内企业管理现状进行了内容的优化和调整,现已成为国内诸多优秀企业评价和提升管理成熟度的有效工具和方法。
参考:TCL集团总裁对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感悟摘录
过往30年,TCL已经成为行业里的优秀企业,但优秀离卓越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在未来的30年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使TCL从优秀迈向卓越,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过去30年我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和模式,但这些经验和模式离世界卓越企业相比差距还较大,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使TCL的管理水平真正上一个台阶,同时也让TCL能够有一套管理模式贡献给社会。为此,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管理的抓手,这个抓手具备这样的特点:一是具有系统性,它可以带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链条,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管理工具;二是具有开放性,即能将我们过往30年的成功经验、方法以及未来管理上的创新都能包含在里面,而不是封闭于这些好的管理方法之外;三是具有可坚持、可持续性,不能如搞一次运动,昙花一现而草草收场。综合这样几个要求,我们认为卓越绩效管理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尝试的。